top of page

【三国英雄 1 】面對送禮和人質危機,古人會怎麼做?(視頻)


我們談到歷史就會想到一句話,以史為鑑,讀史使人明智。但是有的人讀史怎麼好像不太明智。你看後漢書的作者范曄。范曄怎麼死的?貪圖富貴,參與謀反,被殺身亡




你說范曄讀的歷史少嗎?肯定不少啊,我們現在讀的歷史都是他寫的,他看過的書能少嗎?但是讀了這麼多歷史怎麼也沒找到智慧。范曄最後上刑場的時候,老婆罵范曄,母親也罵范曄,罵完還不夠,反手還給了范曄一個大耳光子。


范曄的故事說明什麼?說明歷史讀的多,歷史知識懂的再多,並不代表真的能從歷史中學習到智慧。那麼我們到底要怎麼看待歷史呢?


我們現代人遇到的問題,難道只有我們當今人有嗎?我們現代人的煩惱,難道只有我們現在才有嗎?我們現在生活裡絕大多數的問題,絕大多數的困境,歷史上都有人遇到過,看看古人怎麼做的,我們自然就知道現在處理問題了。


隨著歷史的演變,一個事情的背景和形式會不斷變化,但是問題本身不會變化。舉個例子,就說給人送禮,送禮這個事情自古有之,只不過古人送禮是拿著金子銀子,懷裡揣著十斤黃金,你現在送禮,還能懷裡揣著十斤黃金嗎?肯定不行。但是送禮這個事情的本質並沒有發生變化,以前是送金子,現在是送卡,但是送禮還是送禮。


我們今天就給大家講兩個案例,古人是怎麼面對別人送禮的,以及古人是如何處理人質危機的。


第一個故事,東漢的著名大臣楊震。 《後漢書》和《資治通鑑》記載了這麼個故事,楊震這個人做了大官,經過昌邑這個地方,恰好昌邑的縣令王密以前是楊震舉用的,王密一看恩人來了,那是一定要去拜見楊震,到了晚上,王密偷偷一個人跑到楊震這裡,懷裡揣著黃金十斤,要送給楊震。楊震一看,這成何體統,“我了解你的為人,你怎麼不了解我的為人呢,你這是乾嘛來著。”王密一開始以為楊震和自己一樣,故作矜持,假裝推辭,王密就陪笑說道,“您看這夜黑風高的,沒有人知道。”楊震正色道,“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上天知道,神靈知道,我知道,你也知道,怎麼能說是沒有人知道呢!王密一聽,羞愧難當,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聽了這個故事,有人可能覺得楊震這個人正氣凜然。但是有的時候別人送禮,是代表了好意,不想撫了對方的好意,還想堅持自己的原則,那麼怎麼辦呢?


漢朝有個大臣叫劉寵,在會稽做太守,到了任上,整治官吏,使得幾年內當地蒸蒸日上。沒過多久,朝廷一看,這小子做的不錯啊,就把他上調中央做官,父老鄉親一聽太守要走了都捨不得,於是派出六七個白髮蒼蒼的老頭,每個人身帶著幾百銅錢,從山里結伴趕到劉寵這,對劉寵說,“我們山里人啊,不曾到過這裡。之前的太守,沒事就到民間搜刮百姓,搞的民不聊生,自從您來了以後,就沒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了。我們年老的時候才遇到政治清明,但是現在聽說您要離開了,我們特地趕來送您一程,這些銅錢不多,代表了我們鄉親的心意,還請您收下。”老人們弓下身子,用雙手奉上銅錢。劉寵當時感到盛情難卻,不好拒絕,就從每個老人手裡選出一枚銅錢,表示心意收下了,多的不能要了。劉寵從此有一個綽號,叫一錢太守。劉寵後來和楊震一樣,官至漢朝宰相。



面對別人送禮,劉寵象徵性的收下了一枚錢,那麼還有沒有其他做法呢?


三國時期有個著名大臣叫華歆。華歆一開始在孫權手下做官,後來被朝廷徵召去中央。得知華歆要離開孫權的消息時候,有上千人要為華歆送行,贈送給華歆的禮金多達幾百金,華歆當時沒有拒絕,都收下了,但是暗中記下了誰送了多少錢。等到華歆最後一天上路的時候,華歆把每個人又叫了過來。說了這麼一句話,“我本來不想拒絕大家的心意,但是送給我的禮金太多了,我將要遠行,在路上攜帶這麼多財寶要招致災禍的,請各位幫我個忙,把禮金拿回去吧。”華歆就這樣把禮金原封不動的還個了每個人。



這就是面對送禮的第三種做法,先接受,事後歸還。類似的事情三國時期還有一個人做過,就是武聖關羽。


三國時期大家對於關羽千里走單騎是耳熟能詳。建安五年,曹操東征劉備,劉備被打敗,隻身逃往投奔袁紹。而關羽被困於下邳,身邊是大哥劉備的夫人和孩子,萬般無奈投降曹操。曹操非常欣賞關羽,對關羽非常好,還封關羽為偏將軍。在官渡之戰的時候,白馬津被袁紹重兵包圍,曹操派關羽前去支援。當時出征在外,關羽騎著馬遠遠的看見顏良的軍旗,二話沒說,於萬軍之中衝入敵陣,如入無人之境,直接殺向顏良,不到幾個回合就把顏良斬於馬下,於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袁紹的軍隊從來沒見過打仗這麼勇猛的,又加上主將被殺,就都一哄而散了。


曹操其實一直非常欣賞關羽的為人,但是也知道關羽不肯久留,曾經讓張遼試探性的問關羽,關羽說,“我知道曹操對待我非常好,但是我深受劉備的恩遇,我們曾經發誓同生共死,我絕不會背棄劉備。雖然我不會在曹操這久留,但是我一定要報效曹操對我的厚待才離去。”

聽了這段話我們就知道關羽為什麼看到顏良會不顧生死殺入敵陣,就是為了儘早報效曹操後投奔劉備。曹操賞賜了關羽非常多的金銀財寶,關羽雖然接受了,但是這些金銀財富關羽碰都沒有碰。關羽離開曹操的時候,將曹操給自己的金銀財寶原封不動的放好,留下書信告辭,這就是掛印封金。曹操的手下這個時候都要派人去追關羽,曹操及時制止了手下,說道,“關羽各為其主,不要追了,讓他去吧。”



歷史有意思的地方就在於,不同的人面對相似的問題會做出不同的選擇,我們通過了解古人的所作所為,就會對現在有所幫助。三國時期還有一件事情,很有意思,我們要和大家說一說。這個事情大家不是經常遇得到,我也不希望大家會碰到,就是綁匪綁架了人質,我們看看古人在面對人質危機的時候是怎麼做的。


《後漢書》記載了這個故事,東漢有個著名的大臣叫橋玄。橋玄的幼子只有十歲,一天獨自出行,有三個匪徒拿著棍棒把他給劫持了,之後綁匪進入橋玄家的閣樓中,向橋玄索要贖金,橋玄不答應。過了沒多久,司隸校尉帶著洛陽令以及一大幫軍隊就圍住了橋玄家。陽球擔心綁匪撕票,不敢進攻。這個時候橋玄怒目說道,“奸人無法無天,我橋玄怎麼能因為自己兒子的安危而放縱國賊呢!”命令陽球毫不留情的進攻綁匪。陽球只能帶領軍隊進攻,綁匪一看,情急之下把橋玄的兒子殺了,綁匪也被官兵殺了。之後橋玄親自到皇上那裡,勸說皇帝下詔,“凡是有人劫持人質,可以不顧人質安危去進攻綁匪,一定不能給予綁匪贖金,使得更多的人打綁架的主意。”從此之後,漢朝綁架的事件就沒有了。為什麼?道理很簡單,因為綁匪從綁架中不能再得到任何好處了,沒有贖金,還會被殺頭,這賠本買賣就沒人做了。


類似的事情三國時期也出現過,呂佈在兗州和夏侯惇等人大戰。 “遣將偽降,共執持敦,責以寶貨”就是呂布當時派人假裝投降夏侯惇,夏侯惇輕信了,沒想到就在自己軍營中被這些詐降的士兵給劫持了,然後向夏侯惇的部下索取贖金。當時主將被抓,夏侯惇全軍亂作一團,不知所措。還好夏侯惇有個大將叫韓浩,韓浩先是在營寨門口駐守重兵,然後召集將領,讓他們去安定手下的士兵,不得貿然行動,夏侯惇的軍隊才慢慢穩定下來。之後韓浩帶著親兵來到夏侯惇的住所,對綁匪說,“你們這幫叛逆兇惡的小人,竟然敢劫持大將軍,看來是不想活了啊!我現在受命討伐你們這幫逆賊,怎麼能因為大將軍一個人的原因而縱容你們呢!”說完韓浩面對被劫持的夏侯惇痛哭流涕,說道,“國法如此,我不得不這樣做啊。“說完立即召集士兵進攻綁匪,綁匪一看都被韓浩的氣勢嚇傻了,心裡想,我們只是來劫個財的,怎想到碰上了個不要命的。


這幫綁匪也是沒骨氣,一看韓浩這架勢,立馬下跪磕頭,哆哆嗦嗦的說,“我們只不過想要點路費錢,沒別的意思,不想傷害大將軍,請將軍饒我們一條狗命。”韓浩把他們全都抓起來。這個時候韓浩還覺得不過癮,又痛罵他們了一番,吐沫星子噴了一臉,然後把這些綁匪全給殺了,而夏侯惇毫髮未傷。後來曹操知道了這件事,就對韓浩說,“做的好,以後但凡遇到類似的情況大家都照著韓浩這麼做。”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人敢來劫持人質了。


那麼除了拒絕與綁匪合作這種方式以外,還有沒有別的方式來對待綁匪呢?其實是有的,《三國志》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三國時期魏國有個大臣叫張範,張範的兒子和弟弟張承的兒子被山東的盜賊給抓了,張範隻身一人前去找盜賊。張範這個人出身官宦之家,從小受的教育都很好,熟讀詩書,為人非常的正直。張范家無餘財,為什麼呢?錢都用來救濟窮人了,周邊所有的人只要是見過張範的都非常敬重他。並且別人給張範贈送的財物,張範自己都留下來,分毫不取,去世的時候,張範讓自己的兒子把這些年來別人贈送的財物全都還回去,這種做法甚至比我們之前說的關羽,管寧的做法更有國士的風範。我們看,張範確實沒有錢,所以沒法帶錢去見綁匪,就帶了一張嘴,這就夠用了。就這麼一個德高望重的人去見了綁匪,我們說很多綁匪雖然幹的不是什麼好事,本身還是有良心的。看到張範這麼一個翩翩君子,張範又語重心長的和綁匪說話,綁匪一看張範為人這麼清廉正直,也確實拿不出什麼錢來,那就乾脆放了人質吧。綁匪就把張範的兒子給放了,但是張范兄弟的兒子還留著。張範這個時候說道,“你們各位願意歸還我的兒子我已經非常感謝了,我的夫人雖然非常愛惜自己的兒子,但是我更擔心我兄弟的兒子,我侄子年幼,請用我的兒子交換我的侄子,放了我的侄子吧。”綁匪一聽,感動的不行,我們雖然是不開化的人,盜亦有道,我們也是講義的,先生您這麼講義,實在讓人感動,於是就把兩個人都放了。


我們看其實有三種方式來面對綁架,第一就是金錢,我們交贖金,要多少給多少。第二種就是武力,我們就是不和綁匪合作,綁匪格殺勿論,比如橋玄,比如韓浩。第三種就是道義,像張範那樣用道義去感化綁匪。這三種方式各有利弊,向綁匪交贖金,有很大的可能能帶回人質,但是這樣做會鼓勵綁匪繼續綁架別人。而用武力去面對綁匪,好處就是可以杜絕之後綁架的情況,但是無法保證人質的安危,你看,同樣的處理方式,橋玄的兒子就死了,而夏侯惇就存活了,這個事就說不准了。而用道義去處理人質危機,就更因人而已了。張範做到了是因為張範的為人達到了那種程度,並不是隨便一個人去都可以的。這個事要是擱張飛或者韓浩頭上,那說不了兩句,就要動刀子了,今天一定要和你拼個你死我活。真正感動綁匪的並不是張範說的話,而是張範說話時背後的誠心和善意。張範在請求用自己的兒子交換自己的侄子時,是真心實意的,是真的把別人的安危放在了自己兒子之前,而這種真誠的善才是最能打動人的。我們看張範的生平,散盡家財救濟窮人,臨死前把之前收的禮物全都還給別人。這種風範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一個人要是平時能做到張範這種程度,那麼他面對綁匪說出的話自然就能打動別人。而一個人平時不講信義,想要在綁匪面前巧言令色,你就是把話說出花來了也打動不了別人。儒家有句話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這之前還有四個字,非常重要,叫“誠心正意”,就是說我們做一個事,本心和出發點非常重要,只有誠心正意了之後我們做的事情才會有成效。

我們在這裡無意去評價對錯,凡事都有一個事情發生的情形,情形不同,處理事情的方式可能就不同。我們今天只是把古人發生過的事情說出來,分享給大家。


今天我們跟大家講了兩個案例,在面對不義之財古人是怎麼做的,面對綁架古人是怎麼做的。歷史有意思的一點就是,面對同樣的問題,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行為。我們雖然無法經歷那麼多,但是通過對比前人的所作所為,會對我們現在怎麼做有所啟發。我想,這就是讀歷史的一個重要意義吧。


我們今天講的這些人物其實都有一個共同點,這些人都和三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甚至和三國時期的一個著名人物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第一個故事,“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的楊震。在三國時期楊震有個非常有名的後代,就是楊修。楊修是楊震的五世孫,後來楊修被曹操殺了。我們今天講的華歆,是曹魏的開國宰相,就是曹操選拔的。而關羽就更不用說了,千里走單騎,那是曹操放走的。而家裡兒子被綁架的橋玄,當朝太尉橋玄,則是曹操年輕時候的人生導師和好朋友。夏侯惇是曹操的大將軍,而張範則是曹操的部下。我們看三國時期的人和故事,發現講來講去肯定繞不開一個人,就是曹操,曹操是整個三國最核心的人物。


曹操的歷史形象非常複雜,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為什麼很多人不喜歡曹操,因為歷史上流傳著很多曹操的故事,一听就讓人討厭曹操。但是這些故事是誰流傳出來的呢,這些故事到底是不是真實的呢?我們下一集就要從曹操講起,專講歷史上曹操的那些假故事,假新聞。那麼曹操到底有哪些假新聞呢?請看下集《正本清源》。



話三國鼎立,論天下英雄

歡迎訂閱【三國英雄】 👉 http://bit.ly/3-Kingdoms


3 次查看0 則留言

​優樂商城推薦商品

​當前時事分析 公開視頻

此頻道即將推出!

*  這個網站還在改進中,如有任何不便,請見諒。

版權所有,請勿轉載。謝謝您的支持。 🙏  

三月 1 號刊一週新聞集錦

三月 1 號刊一週新聞集錦

二月 4 號刊一週新聞集錦

二月 4 號刊一週新聞集錦

二月 3 號刊一週新聞集錦

二月 3 號刊一週新聞集錦

二月 2 號刊一週新聞集錦

二月 2 號刊一週新聞集錦

二月 1 號刊一週新聞集錦.pdf

二月 1 號刊一週新聞集錦.pdf

一月 4 號刊一週新聞集錦

一月 4 號刊一週新聞集錦

一月 3 號刊一週新聞集錦

一月 3 號刊一週新聞集錦

一月 2 號刊一週新聞集錦

一月 2 號刊一週新聞集錦

一月 1 號刊一週新聞集錦

一月 1 號刊一週新聞集錦

十二月 4 號刊一週新聞集錦

十二月 4 號刊一週新聞集錦

十二月 3號刊一週新聞集錦

十二月 3號刊一週新聞集錦

十二月 2 號刊一週新聞集錦

十二月 2 號刊一週新聞集錦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