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習近平4大危機罩頂!隱身3周後與企業家會談,經濟比洪災更嚴峻?美國制裁還不是最致命【唐靖遠快評】07/21/2020



觀眾朋友大家好,今天是7月21日星期二。


最近這幾天其實重要新聞挺多的,有些新聞是大眾關注的焦點,有些不是那麼太熱,但實際上卻很重要。因為大家看中國的新聞看久了,可能大都會有一個經驗,就是有些被炒的很熱的新聞,並不一定是很重要的事情,而有些看似比較平常的新聞,其實反倒可能很重要,可能對時局產生關鍵性的影響。


今天想和大家討論的話題,大家可能已經看到標題了,是有關習近平的四大危機。


相信關心時事的朋友們最近都會有個感覺,就是中共政權的麻煩一個接一個,而且幾乎個個都是大麻煩,此起彼伏,摁下葫蘆冒起瓢,就這個感覺對吧,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全線潰敗。也就是說,這是明顯的末日將至的跡象。

很多朋友可能已經注意到了,習近平在最近的洪災表現很反常。最突出的表現就是他一直隱身了3周時間,直到今天才露面,而且一露面就是舉行企業家座談會。為什麼會這樣呢?和幾個企業家座談座談,比當前半個中國被淹更緊急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第一個危機。

 

首先,我們簡單討論一下這個座談會。新華社的報導用了很長,而且看起來光鮮亮麗的一個標題:「習近平: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弘揚企業家精神推動企業發揮更大作用實現更大發展」。報導羅列了習近平的長文講話,但最關鍵的我覺得只有一句話: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這個內循環我想大家都不陌生,因為這是劉鶴6月中旬在上海一個論壇上的發言首次提到。所以,習近平這次的座談,等於把劉鶴的放風實錘了。也就是說,近20年經濟暴富的模式徹底終結,重回計劃經濟也好,閉關鎖國也好,已經成為既定國策不可逆轉。


所以,習近平在經濟上肯定有了大麻煩,不然他不會在洪水滔天的時候來開這麼一個看似無關緊要的座談會。要知道,無論洪災淹死多少人損失多少,黨內權貴其實並不關心,但如果經濟塌方了,權貴的資產蒸發,他們那是真的心疼,會給習近平找更多麻煩的。


李克強作為專管經濟的總理,居然沒有出席這樣一個重要的,起碼給未來10年經濟運行定調的會議,只能說明:要麼李克強已經徹底靠邊站,要麼是李克強拒絕為這個內循環模式背書,用這種方式表明,我不贊同這樣搞,將來搞砸了我不擔任何責任。


其次,我們都知道,今年長江流域的暴雨洪災已經持續了至少一個半月以上,沿江各省從6月初就陸續出現洪災,災情也逐漸從點到面不斷擴散。

但奇怪的是,習近平最初對此幾乎視而不見,一直拖到6月28號才首次對洪災作出公開指示。直到7月12日,長江水位持續暴漲,引發大眾對三峽大壩的開始全民大討論了,在這樣的壓力下,習近平才第二次作了指示。


而且,習近平從6月30號主持政治局第21次集體學習之後,就再也沒有露過面。雖然黨媒持續有他的報導,但到今天他出來開會為止,一直都是只聞其聲,未見其人。既然習近平連露個臉都這麼困難,出面去災區視察就更不用想了。


在公開報道中,只有中共總理李克強曾經在7月6號,有過前往貴州江口縣山區一處遭山洪沖毀的民宅視察的消息,而且他主要是去考察脫貧攻堅的,災後安置只不過是順便看看。


也就是說,到目前為止,無論習近平還是李克強,都沒有任何專門視察洪災的行程。而今年的洪災,無論流量還是造成的損失,都超過了大家熟悉的1998年洪災。


所以,一個令人費解的現象是,為什麼習近平沒有按照慣例大炒一番多難興邦,或者是來個習近平治水兵法之類的系列包裝報導,把一次空前的洪災反轉成又一次黨領導下的偉大勝利呢?天災人禍越多,不是越體現了習近平大國領袖擔當,力挽狂瀾的形象嗎?而且這些炒作一點不難,其套路都是現成的,早就不知演練過多少次了。



現在有一種說法,說習近平是決策疲勞,意思是習近平面臨疫情反覆、美中冷戰、國際孤立、加上香港南海等問題,讓習近平陷入「執政困難期」,可能產生了逃避及恐懼心態。


這種說法當然是有一定根據的,不過我認為並不能圓滿解釋習近平的反常表現。剛才我們提到了,其實大陸洪災基本上隔三五年就會有,只是程度不同,習近平如果要去視察,收攬一下人心,可以說是很容易的,因為各級政府所有對洪災的應對以及領導視察的安排等等,都是現成的套路,並不需要他耗費特別的精力去指揮什麼。這和武漢疫情爆發不同,那種瘟疫大爆發是從來沒有過的,當年薩斯都沒法比,沒有先例。


所以,對習近平的隱身及反常的低調,一個更合理的解釋是,他有不得已的理由,沒法離開北京。起碼這段時間不方便離開。


有兩個現象可以支持這個說法。一個是李克強也沒有出去專門視察。按說如果習近平即便自己有什麼苦衷不好外出,李克強作為總理,救災是他份內之事,去災區考察是順理成章的事。但李克強在貴州打擦邊球去視察災後情況,不慎絆倒踩了兩腳稀泥,這樣上好的展現黨的領導人親民形象的素材,居然官媒不報,甚至還傳出風聲說以後都不能再宣傳李克強。


這說明什麼?只能說明習近平對李克強已經戒備到了錙銖必較嚴防死守的程度,而這反過來在相當程度證明了此前黨內有人意圖發起政變換人的傳聞,而且換人的對象恐怕就是李克強。

另一個證據,就是幾天前肖建華的明天系發難,在銀保監會和證監會宣佈接管其9家金融機構的時候,突然發表聲明對接管提出3大質疑,並宣佈講實名舉報背後的權錢交易。


中共體制下有權錢交易這一點不奇怪,但在去年5月,明天系最重要的資產之一包商銀行,就已經被監管機構接管,明天系並沒有說一句話。所以,現在明天系突然發難,形同造反,顯然有更深更大的背景。要知道,肖建華這個超級白手套的業務範圍牽涉到至少6大家族,其中5個是常委,甚至包括了習近平的親屬,猛料可以說要多少有多少。


所以,對習近平來說,國內政經領域的危機已經有合併發作的跡象。最近他把剛上任半年的首都衛戍區司令又換人,在《求是》雜志發文章强調黨領導一切等等,都可以看到他對自己的權力地位有巨大的恐懼和擔憂。

 

習近平面臨的第二大危機,是美國組合拳式的高強度施壓,而且矛頭直指他本人。


大家可能已經看到了,美國最近一周來,對北京施加的壓力強度之大、策略配合之系統,堪稱史無前例。


這一輪高強度施壓最主要的表現式川普的主要閣員接力發表重磅演講。可能有朋友會覺得,美國從彭斯發表新冷戰演說開始,到現在這種嘴炮打了很多,但似乎沒看到太多重量級的制裁行動出台。

但其實這系列的演講性質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用班農昨天的話說,國安顧問奧布萊恩、FBI局長克里斯托弗、司法部長巴爾,加上國務卿蓬佩奧,是「四騎士」,他們的演講對中共意識形態論述的深度,可以用「革命性」來形容。這恰恰是中共最恐懼的。


什麼意思呢?我們在此前的節目中曾經提到過,現階段對中共的制裁,哪怕達到很深程度的政經脫鈎,其實都很難迅速致中共於死地。對中共來說,哪怕回到六四之後被制裁的程度,甚至回到毛澤東時代全面和西方脫鈎的程度,中國真正變成一個大號朝鮮,中共都覺得有能力維護自己的權力。


也就是說,中共認為單純的政經制裁會讓日子難過,但並不一定致命。我們都知道民主黨如果執政可能同樣會對中共制裁,但如果對中共意識形態沒有深入骨髓的了解,無論什麼樣的制裁都難以持久。中共能夠擺脫六四之後的短期困境並依然騙過西方獲得大量資金,就是典型的例子。這也是習近平等始終那麼有底氣的原因所在。


但如果美國社會精英階層對中共本質有了真正清醒而透徹的認識,那就不一樣了,他們會把解體中共作為頭號目標,並且將其法律化,國策化。


換言之,制裁的結果是可逆的,是治標之舉。而能夠在意識形態上和中共徹底切割並實施打擊,才是不可逆的,是治本之舉。我們看到川普政府正在考慮出台的對中共黨員實施旅行禁令,就是一個標誌,它標誌着川普團隊正在着手把對中共這個頭號大敵的切割要從意識形態領域達成永久化,這個目標一旦達到,無論美國換了哪個黨執政,相關的基本國策都不至於有大的變動。


而行動上的體現,我們看到的,從國會議員發起『預防台灣被侵略法案』,授權總統可以出兵保護台灣,到蓬佩奧宣佈中共南海大部分主權聲索為非法,再到朋友們很關注的美軍雙航母南海軍演,指揮機多次抵近廣東偵察,以及美日澳三國海軍在南海軍演,美印兩國在印度洋軍演等等,都只說明了一件事:美國已經認真做好準備和中共爆發局部戰爭。


中美雙方都明白一件事,一旦雙方在某個地區哪怕只是擦槍走火,雙方關係目前還維持的那一張薄薄的紙就將瞬間消失,美中之間再無模糊地帶。這個局面,是北京當局至少目前不想看到的。為什麼王毅甚至胡錫進等人都出來放軟姿態?就是這個原因。

 

習近平的第三大危機,是他和伊朗的秘密協議曝光。這個危機完全是中共自己作出來的。這個協議就是我開頭說的,表面上看不是熱門新聞,但其造成的後果和影響,對中共來說簡直就是災難性的。


這條消息最早是一周前由美國媒體最先曝光,中共和伊朗準備簽署一份長達25年的合作協議,內容主要是中共投資伊朗4千億美元及大量軍事安全合作,換取伊朗供應大量石油。

由於時間關係,我們無法一一展開詳細討論,所以簡單點說,這份協議造成的後果大概有下面幾點: